文章的作者用严谨的科学与感性的艺术阐述了摄影中“通透”的意义,值得一读。
——————————————————————————————————————————————————
“通透”是什么意思?
通透,这个词语常见于许多摄影论坛与社区。网友点评常引用“通透”来对作品进行褒奖,卖家也用成相“通透”来形容自己的镜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通透呢?这个问题恐怕许多人都没办法清楚的回答。就连汉语词典,也难见“通透”该词在摄影方面的专业解释。
实际上“通透”在摄影领域的通俗解读应该是:细节细腻、解析度高,既能够保留丰富的细节。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常见的实例来进一步解释这个概念。
——————————————————————————————————————————————————
暴光不足的“不通透”影象(阴影部分细节缺失)
由于暴光不足,照片中的暗部细节缺失了,前景植物的阴影部分已经是全黑的色块。主体的头发以及背景远处的树干,也都缺失了细节,出现了的实黑色块。
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左侧(阴影部分)溢出
——————————————————————————————————————————————————
暴光过度的“不通透”影象(高光部分细节缺失)
照片中的暗部细节丰富,前景植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主体的背部,地面,及远处的楼房及天空均出现了暴光过度,显示出整片的白色。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右侧(高光部分)溢出
——————————————————————————————————————————————————
合理暴光的“通透”影象
照片中的暗部细节丰富,前景植物的阴影部分也保留了足够的细节,主体的颜色过渡连贯,唯一的遗憾是背景的楼房及天空出现轻微的暴光过度,缺失了一点细节。
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右侧(高光部分)轻微溢出
通过上述图示意,相信大家都对“通透”有了一定的感性了解。
客观上来说,只要照片中的阴影和高光部分不存在太多溢出(既没有出现全黑或者全白的色块),理论上讲既可称为“通透”。
我们接这用几个明度分布图来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情况。
理想的全图“通透”影象 明度分布直方图
这些色阶图显示的情况,在阴影及高光部分均没有溢出,是理想情况下的通透影象。
A. 中间调影象
B. 中间调影象
C. 中间偏低调影象(暗位的象素较多)
D. 中间偏高调影象(高光的象素较多)
局部“不通透”影象 明度分布直方图
这些色阶图显示的情况,在阴影或者高光部分出现了溢出,理论上是“不通透”的影象。
E. 低调影象(暴光不足)的影象
F. 高调影象(暴光过度)的影象
G. 过度平和的影象(过暴与欠暴同时存在)
H. 高反差影象(过暴与欠暴同时存在)
该如何“通透”?
通过上述的描写,大家对“通透”的概念,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们对“通透”的更深层次理解。
——————————————————————————————————————————————————
作者 Peterghov Fortress,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中间偏低调的影象。
背景及主体保留了非常多的细节,全图都非常“通透”,主体国旗在背景云朵的反差烘托下非常的醒目。
——————————————————————————————————————————————————
作者 Jared Martin NAPP获奖作品
中间调的影象
高光部分的天空以及阴影部分的地面细节都很好的保留了,属于完全“通透”的影象。画面中各个部分都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是非常好的风光作品。
以上两张为“通透”的最佳范例,但有时候并不是每张图片都需要完全通透,下面就举例三张总体并不通透而是局部通透的大师片子。
请紧记,艺术从来就没有固定的形式。
——————————————————————————————————————————————————
作者 Tokyo Eight / Japan
高调影象
全画面都处在过度暴光之中,即使如此主体人物及与及前景物件细节丰富,没有因暴光过度损失细节,非常“通透”。背景的高光部分由于暴光过度损失了细节,呈现了大面积的全白色块(局部的“不通透”),正好把前景和主体反衬出来。
画面整体和谐,安静,温暖,过暴的运用由于神来之笔,明暗的反衬让主体跃出画面,背景细节的缺失,让读者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和前景上,同时也读懂作者的意图。
——————————————————————————————————————————————————
作者 Andrew Peacock / International Trave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08获奖作品
剪影风格的影象
客观来讲,此图在阴影部分并不通透。明度分布直方图可见左侧的阴影部分有严重的溢出。但这种阴影部分细节的缺失,恰恰是剪影风格摄影的特色。主体处于阴影中被平面化,在高光背景的衬托下轮廓非常生动。由于暴光控制得恰到好处,背景高亮区域(天空及云朵)的细节得到了保留,增强了图象的可耐看性,让图片不至于全无细节。
——————————————————————————————————————————————————
作者 Shiho Fukada / 《未成年童工》 / NPPA获奖作品
非常低调的影象
作者很大程度还原了当时的环境,但背景由于暴光不足,几乎淹没在一片漆黑之中,最醒目的高光部分是主体的双眼,其次是主体的轮廓的细节。背景的“不通透”,让主体得以突出地呈现,既避免了背景细节分散读者注意力的内容,让读者在一瞬间捕捉到了主体的眼神,同时也反映了未成年童工的工作环境漆黑与恶劣。
——————————————————————————————————————————————————
透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可以发现,好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全图都通透,通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让图片耐看,感动读者,更好表现影象的主题。就应该理解什么时候通透,哪些部分应该通透(保留细节),哪些部分应该不需要通透(忽略细节)……
版权声明:请尊重原创作品,转载时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及作者信息。
[作者:太大犬雄 出处:http://blog1.poco.cn/myBlogDetail-htx-id-3544411-userid-30307173-pri–n-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