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与深圳“老镜头”的群友们去了次大鹏所城,很惭愧以前居然一直没听说过,搜索了一番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有兴趣的可以自个搜索。
石头和斯徒两位司机七七八八在市里把人拉齐了直奔目地,天空不作美那天很大雾~但也无妨,不对着天上拍就是。进城后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法宝,各种镜头玲琅满目不暇接。我只带了小潘和大姑妈两个M42手动头,途中蹭了老浪的Yashica dx 50mm/1.4和奇怪师兄的蔡司CZJ 135mm/3.5 MC两支镜头来用。老浪的雅西卡我垂涎很久了,但是现在很难找到dx版本的了,而且价格也和房价一样上涨了。奇怪师兄的CZJ果然不负“东蔡三剑客”之一的美誉啊,对比强烈颜色浓郁,我的“大姑妈”对比起来颜色就显得清淡了。说起“奇怪”,在去所城的路上聊天时才发现是自己大学里的师兄,同个专业但高我两级,世界真是小哦。
我怀疑自己得了“快门综合症”。这次出门又摁了500张回来,回家整理都嫌麻烦,过年的照片都搁那一堆呢……慢慢发吧
(more…)
上个星期又弄了个新玩意,其全称是 pentax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mm/f3.5,是宾得早期的一枚精致小巧的M42口定焦镜头。从外地影友手里收来还挺新,据他说是拖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
全金属镜身,连镜头盖都是金属的,做工严谨。手感极佳,因为对焦环很宽大,感觉比小潘的对焦手感还要好些。这里我再一次鄙视:佳能去屎吧。
镜头拿在手里很像一颗小手雷
引用一段来自无忌的话:
“。。。。。。Takumar时代是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高峰,在当时相机还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头可以奢侈的采用全金属制造,光对焦环的工艺成本就极高,当时Takumar直接在欧美市场面对莱卡、菜丝,没有同等的工艺他将无法生存,事实证明Takumar在欧美获得极大成功,几乎垄断那时的市场。在今天要再那样生产镜头对日本人来说是没有可能了。因为他们靠塑料电子就赚得大把金钱,而且产量极高,再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几乎没可能。到M头时代,就把最贵的金属对焦环改橡皮圈了,到A头时代就把光圈环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银环,到F头时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头时代连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这几十年来光学没多少长进,偷工减料的能耐见长,连光学玻璃都改模铸的。。。。。。
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罗口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能比拟的。
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 更多TAKUMAR的介绍>>
下面是一些厚道的样片,采用佳能默认的标准模式。该日本镜头成像相对来自东德的小潘来说偏清淡。由于以前没用过中长焦,对焦有些麻烦,目前还在适应。
感谢pling、贱飞两位以身试镜
这个镜头很适合偷拍街对面
真乃隔岸观火隔山打牛之利器啊
更多的心得等我再折腾一段日子再总结下